社文所的課程規劃重點
社文所課程重點:
(1)社會與文化理論 (2)台灣社會與文化 (3)亞際社會批判研究 (4)藝術社會行動
社會與文化理論:當代爭議,生命政治,國家形成與文化建構,帝國主義,殖民社會與後殖民主義理論,跨國主義與文化,宗教暴力,主體與認同,民主與民粹,資本主義,種族主義,新自由主義與新重商主義,合作經濟,空間與地方,都市研究,批判農學,視覺理論,人類世,多物種民族誌,理論家專題
台灣社會與文化:台灣思想史,台灣社會史,台灣政治經濟思想,台灣教育與文化形態,台灣冷戰與解殖,台灣文學與社會議題,台灣民主與社會運動,台灣藝術,台灣電影
亞際社會批判研究:亞洲思想資源,東亞視野中的台灣,東亞民族主義,東亞文學中的戰爭經驗,文學中的工業化與勞工問題,文學與認同,東亞冷戰經驗,東亞殖民與後殖民,東亞的民主化運動,全球化的東南亞,近代中國思想史,近代中國文學,日本思想史,日文學術名著選讀
藝術社會行動:紀錄片分析與製作,民族誌電影研究與製作,裝置藝術與文化批判,介入式影像創作,參與式視覺人類學,數位民族誌,藝術策展
107 學年度下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 朱元鴻 邱德亮 彭明偉 藍弘岳 蔡華臻 |
配合老師時間 | 合開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博) | 必3 | 劉紀蕙 | 三 13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碩) | 必3 | 朱元鴻 | 三 13:20~16:20 |
106A 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/課程領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平民的魔力 | 選1 | Alain Brossat | 一 10:10~13:10 |
106A | 英語授課,密集課程 (3/18-4/22) |
邊界政治與論述構成 | 選3 | 劉紀蕙 | 一 13:30~16:20 |
106A | 雙語授課 |
東亞民族主義 | 選3 | 藍弘岳 | 二 10:10~13:10 |
||
1930-1940王亞南的政治經濟論在中國 | 選1 | Rebecca Karl | 二 13:10~16:20 |
106A | 雙語授課,密集課程 |
樂趣的政治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 18:30~21:20 |
||
戰後兩岸文學與社會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 10:10~13:10 |
106A | |
動態影像與時間性的批評:亞洲電影裡的酷兒與群鬼 | 選3 | 蔡華臻 | 四 13:30~16:20 |
106A | 雙語授課 |
台灣社會文化史 | 選3 | 邱德亮 | 五 10:10~13:10 |
106A | |
香港文化的歷史構成 | 選3 | 羅永生 | 五 13:30~16:20 |
106A | |
教學實務 | 選0 | 劉紀蕙 |
107 學年度上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 朱元鴻 邱德亮 林淑芬 彭明偉 藍弘岳 |
配合老師時間 | 合開 | |
文化研究理論(博) | 必3 | 朱元鴻 劉紀蕙 陳奕麟 |
一 18:30~21:20 |
106A | 合開 |
文化研究導論(碩) | 必3 | 邱德亮 林淑芬 藍弘岳 彭明偉 |
三 10:10~13:1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博) | 必1 | 劉紀蕙 | 三 13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碩) | 必1 | 彭明偉 | 三 13:20~16:20 |
B10 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/課程領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空間、地方與都市 | 選3 | 莊雅仲 | 一 10:10~13:10 |
106A | 族群所輔開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|
亞際文化研究導論 | 選3 | 劉紀蕙 | 一 13:30~16:20 |
106A | 英文授課 輔開課程 |
質疑性設計:專題製作 | 選3 | 賴雯淑 | 一 18:30~21:20 |
輔開 | |
東亞論專題 | 選3 | 藍弘岳 | 二 10:10~13:10 |
106A | 亞際社會批判研究 |
民主專題 | 選3 | 林淑芬 | 二 13:30~16:20 |
106A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|
社會思想當代議題:宗教暴力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 18:30~21:20 |
106A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|
殖民社會與後殖民主義理論 | 選3 | 陳奕麟 | 三 18:30~21:20 |
106A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英文授課 |
現代與鄉土:冷戰時期的台灣文學專題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 10:10~13:10 |
106A | 台灣社會與文化 |
東南亞民族誌 | 選3 | 蔡晏霖 | 四 13:20~16:20 |
106A | 亞際社會批判研究 族群所輔開 英文授課 |
社會傳記與文化研究 | 選3 | 邱德亮 | 五 10:10~13:10 |
106A |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台灣社會與文化 |
人種差異佈置 | 選3 | 蘇哲安 | 五
13:20-16:20 |
106A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英文授課 |
數位電影製作:基礎課程 | 選3 | 蔡華臻 | 五
17:30-20:20 |
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藝術社會行動 修課人數上限12人 |
|
德勒茲與口述哲學 | 選1 | Alain Brossat | 一 10:10~13:10 |
HC104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英文授課 10月底到11月中 六堂課 |
「自我思想重定方位」意味著什麼? | 選1 | Alain Brossat | 一 10:10~13:10 |
HC104 | 社會與文化理論 英文授課 11月底到1月中 六堂課 |
朝向冷戰知識解殖 | 選2 | 劉紀蕙 | 英文授課 暑期班 |
||
教學實務 | 選0 | 劉紀蕙 |
106 學年度下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
林淑芬 邱德亮 彭明偉 藍弘岳 |
配合老師時間 | ||
學術訓練討論課I(碩) | 必2 | 彭明偉 | 三
13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I(博) | 必2 | 劉紀蕙 | 三
13:20~16:20 |
106A 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/課程領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政治-藝術-行動:共同體的難題 | 選3 | 劉紀蕙 | 一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批判理論
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(碩) 藝術社會與文化(文化史比較研究) 雙語授課 |
近代日本歷史與文學日文名著選讀 | 選3 | 藍弘岳 | 二
10:10~13:10 |
106A | 社會文化批判理論
東亞歷史與文化(東亞現代研究) |
人類世 | 選3 | 蔡晏霖 | 二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批判理論
族群所輔開 |
民主危機 | 選3 | 林淑芬 | 三
10:10~13:10 |
106A | 社會文化批判理論
英文授課 限定人數6人 |
台灣文學與文化思潮研究專題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
10:10~13:10 |
106A | 台灣社會與文化(當代台灣研究)
可開放為通識課程 |
新自由主義文獻選讀 | 選1 | 林淑芬 | 四
14:00~17:00 |
106A | 一學分課程
每三週上課一次 |
族群、文化、認同 | 選3 | 陳奕麟 | 四
18:30~21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批判理論
英文授課 |
戰後台灣文化生態的結構分析 | 選3 | 邱德亮 | 五
10:10~13:10 |
106A |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(碩)
台灣社會與文化(當代台灣研究) Chinese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is obligatory |
中國新時期興起的精神與思想意涵 | 選3 | 賀照田 | 五
13:20~16:20 |
106A | 東亞歷史與文化(東亞現代研究) |
Pan-Asianism, Postcolonialism and the Conundrums of Global Capitalist Modernity | 選1 | 慕唯仁 | 106A | 社文所輔開
英文授課 |
106 學年度上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文化研究理論(博) | 必3 | 朱元鴻
劉紀蕙 陳奕麟 合授 |
一
18:30~21:20 |
106A | 合開 |
文化研究理論(碩) | 必3 |
林淑芬
邱德亮 藍弘岳 彭明偉 合授 |
三
10:10~13:10 |
106A | 合開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博) | 必1 | 朱元鴻
|
三
13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碩) |
必1 | 彭明偉 | 三
13:20~16:20 |
B10 | 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
陳奕麟 朱元鴻 邱德亮 林淑芬 彭明偉 藍弘岳 合授 |
配合老師時間 | 106A |
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戰後記憶的全球歷史 | 選1 |
林志弦 |
一
10:00~13:00 |
106A | 英文授課 |
亞際文化研究導論 | 選3 |
劉紀蕙 |
一
13:20~16:20 |
106A | 英文授課
輔開課程 |
近現代日本思想史專題 | 選3 |
藍弘岳 |
二
10:10~13:10 |
106A | 東亞歷史與文化
社會、文化批判理論 |
國家與社會 | 選3 |
林淑芬 |
二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、文化批判理論 |
當代議題: 老化的現代性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
18:30-21:20 |
106A | 社會、文化批判理論 |
人類世 | 選3 |
蔡晏霖 |
三
18:30-21:20 |
106A | 停開, 於1062再開課
社會、文化批判理論 |
魯迅文學研究專題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
10:10~13:10 |
106A | 東亞歷史與文化 |
社會實踐與藝術製作 I | 選3 | 劉紀蕙
林淑芬 兼任老師 | 四
13:20~16:20 |
106A | 藝術社會行動
文化研究: 方法與實踐(碩) |
飲食,味道和料理作為文化宰制 | 選2 |
陳奕麟 |
四
18:30~21:20 |
106A | 藝術社會行動
英文授課 |
法國藝術社會學 | 選3 | 邱德亮 | 五
10:10~13:10 |
106A | 藝術社會行動
文化研究: 方法與實踐 |
我們到底是甚麼樣的平民呢?從電影思考平民的命運 | 選1 |
Alain Brossat |
五
13:20~16:20 |
106A | 英文授課 |
教學實務 | 選0 | 劉紀蕙 |
|
105 學年度下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備註 / 課程領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教學實務 | 必0 | 劉紀蕙 | |||
個別研究 | 必1 |
劉紀蕙
陳光興 林淑芬 邱德亮 朱元鴻 彭明偉 藍弘岳 合授 |
配合老師時間 |
|
|
學術訓練討論課 | 必2 | 彭明偉
|
三
13:20~16:20 |
FB10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 | 必2 | 朱元鴻 | 三
13:20~16:20 |
F106A |
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備註 / 課程領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| 選3 | 陳光興 | 一
13:20~16:20 |
F106A | English Medium Course |
臺灣思想與文化專題 | 選3 | 藍弘岳 | 二
10:10~13:10 |
F106A | 當代台灣研究 |
酷兒人類學 | 選3 | 林文玲
|
二
13:20~16:20 |
HK208 |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|
歐洲中心主義的批判重探 | 選3 | Alain Brossat | 二
13:20~16:20 |
F106A | English Medium Course
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思想文創運動(二) | 選3 |
魏玓
陳光興 郭良文 |
二
14:00~17:00 |
F106A | 地點:客家學院書院小問禮堂
--課程停開 |
當代議題:變遷的性別角色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
18:30~21:20 |
F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生命政治與空間專題 | 選3 | 林淑芬 | 三
10:10~13:10 |
F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
東亞現代研究 |
人類學理論 | 選3 | 蔡晏霖 | 三
15:30~18:20 |
HK208 |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 |
戰爭年代的中國文學(二)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
10:10~13:10 |
F106A | 文化史比較研究
東亞現代研究 |
殖民邊界政治與藝術思想介入 |
選3 | 劉紀蕙 | 四
13:20~16:20 |
F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
東亞現代研究 |
跨國主義與文化 [ 書單] | 選2 | 陳奕麟 | 四
18:30~21:20 |
F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台灣教育、歷史與文化形態 | 選3 | 邱德亮 | 五
10:10~13:10 |
F106A | 文化史比較研究
當代台灣研究 |
帝國文化史 | 選2 | 酒井直樹 | 五
13:20~16:20 |
F106A | English Medium Course |
105 學年度上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文化研究理論(博) | 必3 | 朱元鴻
劉紀蕙 陳奕麟 合授 |
一
18:20~21:10 |
106A | 合開 |
文化研究導論(碩) | 必3 | 劉紀蕙
|
二
13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 I(博) | 必1 | 朱元鴻
|
三
10:10~13:1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 I(碩) |
必1 | 彭明偉 | 三
10:10~13:10 |
B10 | 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
陳光興 陳奕麟 朱元鴻 邱德亮 林淑芬 彭明偉 藍弘岳 合授 |
配合老師時間 | 106A |
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空間、地方與都市 | 選3 |
莊雅仲 |
一
10:10~13:10 |
106A | 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(碩) |
第三世界當代思想資源:Mahmood Mamdani | 選3 |
陳光興 |
一
13:20~16:20 |
106A | 東亞現代研究
英文授課 |
近現代中國思想史專題 | 選3 |
藍弘岳 |
二
10:10~13:10 |
106A | 東亞現代研究 |
當代議題:宗教暴力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
18:30-21:3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殖民社會與後殖民主義理論 | 選2 | 陳奕麟 | 三
18:30-21:3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
英文授課 |
冷戰專題 | 選3 |
林淑芬 |
四
10:10~13:10 |
106A | 當代台灣研究、東亞現代研究 |
亞際文化研究導論 |
選3 | 王智明 | 四
13:20~16:20 |
106A | 英文授課、輔開課程 |
戰爭年代的中國文學 |
選3 |
彭明偉 |
四
13:20~16:20 |
B10 | 東亞現代研究、文化史比較研究 |
台灣社會史專題 | 選3 |
邱德亮 |
五
|
106A | 當代台灣研究、文化史比較研究 |
阿多諾的《否定辯證法》及其跨文化意義 | 選3 | 何乏筆 | 五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文創專題-思想文創運動 (I) | 選3 | 陳光興
張維安 郭良文 課堂協調:劉雅芳 |
二
14:30~17:30 |
客家學院書院小問禮堂 |
104 學年度下學期課表
核心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學術訓練討論課 (博) | 必2 | 朱元鴻
|
三
14:20~16:20 |
106A | |
學術訓練討論課(碩) |
必2 | 彭明偉 | 三
14:20~16:20 |
106A | |
個別研究 | 必1 | 劉紀蕙
陳光興 陳奕麟 朱元鴻 邱德亮 林淑芬 彭明偉 藍弘岳 合授 |
配合老師時間 | 106A | 必修
|
選修課程
課程名稱 | 學分 | 授課教師 | 時間 | 地點 | 屬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恥的現象學 | 選3 |
Alain Brossat |
一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 |
日本近代史專題 | 選3 | 藍弘岳 | 二
10:10~13:1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東亞現代研究 |
亞洲/第三世界當代思想選讀(二) | 選3 | 陳光興 | 二
13:20 ~ 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文化史比較研究、東亞現代研究 |
社會思想:當代爭議 | 選3 | 朱元鴻 | 二
18:30-21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 |
邊界與流動專題 | 選3 | 林淑芬 | 三
18:30~21:20 |
106A |
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、文化史比較研究 |
現代作家專題:師陀與抗戰時期上海文學 | 選3 | 彭明偉 | 四
10:10~13:10 |
106A |
當代台灣研究、、文化史比較研究、東亞現代研究 |
資本、殖民與種族:世界體系與東亞 | 選3 | 劉紀蕙 | 四
13:20~16:20 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文化史比較研究、東亞現代研究 |
國家形成與文化建構 | 選3 | 陳奕麟 | 四
18:30~21:20 |
106A |
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文化史比較研究 (英語授課) |
戰後東亞都市社會與文化 | 選3 | 邱德亮 |
五
|
106A | 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、文化研究:方法與實踐 (碩)、當代台灣研究、文化史比較研究、東亞現代研究 |